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请大家
点击上方 “创业财经汇 ” → 点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创业财经汇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提示:亲们,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欢迎在末尾评论区留言,参与是一种美德,表达是一种进步。很多读者都养了成点赞的习惯,如果写得好,望大家阅读后,在右下边“在看”处点个赞,以示鼓励!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昨日,据《南华早报》消息,在华为被列入美国黑名单、因而无法购买美国技术后,微软效仿谷歌的做法,停止接受华为的新订单。
尽管微软称这次暂停合作只是“暂时的”,但对刚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华为电脑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谷歌暂停对华为的安卓部分技术支持,影响更大。
01
华为真正的“冬天”
华为的主营业务,电信设备制造和运营商业务增长陷入瓶颈。5G、物联网IOT等新业务还在投入期,短期内难以贡献利润。目前华为的业绩增长主要靠消费者业务,也就是手机、PC等终端增长拉动。
据华为2018年财报,公司总营收7000亿元,消费者业务达到了3500亿元,同比增长了 45.1%,占据华为整体营收的 48.4%。而华为的传统项目运营商业务则下跌了1.3%。
华为消费者业务主帅余承东。数年前,他在微博上吹牛,网友称他为“余大嘴”。如今华为销量已超过苹果,紧逼三星。让吹过牛梦想成真,是一种本事。余承东做到了。
美国这次针对华为,从芯片设计、制造、PC和手机操作系统,全方位打压,打击的正是华为目前最大的现金牛和增长动力,消费者业务。
如果华为的消费者业务业绩下滑,就会直接影响到现金流,华为引以为豪的巨额研发投入将面临供不起的危机。这会导致新的技术无钱研发,新的产品无钱推广,新的人才无钱引进。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目前来看,华为海思芯片足以和断供的高通处理器分庭抗礼,对ARM的芯片也提前锁定了最新的设计方案,问题不大;但在手机操作系统层面,华为还未上市的鸿蒙系统则可能远水解不了近渴。
事实上,情况比想象中复杂。要知道即便华为成功搭载了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但前有Plam、黑莓系统,后有微软WP、三星BADA系统,在苹果和安卓系统的双重夹击下,均无一幸免。
1991年,微软发布了全球第一款移动操作系统
2019年,微软宣布在年底放弃win10移动版操作系统
十年移动互联网,二十年移动操作系统,强如微软也只能落荒而逃;
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底子薄、技术浅的华为,又要靠什么突围呢?
这一点,任正非认识的很清晰。
他说:“做一个操作系统很容易,做一个生态很难。”
02
枪林弹雨中成长
面对关乎华为生死的危机,任正非反而显得很淡定。
这要从一本书讲起。
《枪林弹雨中成长》---华为的故事。这本书是一本主要宣传华为公司价值观与公司开拓非洲等海外市场的奋斗史。有和当地土著合作的故事,有和国外竞争对手明争暗斗的故事,还有荷枪实弹进入交战区,冒着生命危险去运送、抢修电信设备的故事。
套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破冰行动》中的台词就是:“华为的命不是谁施舍的,是华为人自己挣来的。”
本书开篇,任正非写了两句话。
一句引自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创始人荀子的《荀子.劝学》篇。叫:“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一句是任正非自己的感慨:“人生攒满了回忆就是幸福。”
作为开篇,这两句话体现出华为的自强和奋斗历程。“蓬生麻中”,体现了初期华为的出生和生存环境。“人生攒满了回忆就是幸福”,体现任正非对华为员工的一种精神层面的引导,引导员工奋发前进不负青春。
后来在一次采访中,任正非对这个观点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可能会让王健林不高兴。
“这个国家不能像互联网(上说的)一样,一天牢骚怪话,然后也不干活,然后动不动就搞个小目标。这是毒害青少年。青少年还得奋斗。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你还能刨出一种精神来,我觉得这才是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财富。”任正非说。
在最近一期央视的《面对面》栏目中,当主持人提到美国对华为禁运、孟晚舟事件等最近一系列华为的利空消息时,任正非反而非常轻松。他不担心美国人的刁难,他担心的是华为人失去斗志。
主持人问:当很多人知道我来采访您的时候,他们都希望我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华为是不是已经到了最危险、最危难的时候?
任正非回答:不会,在我们没有受到美国打压的时候,孟晚舟事件没发生的时候,我们公司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惰怠,大家的口袋都有钱了,不服从分配,不愿意去艰苦的地方工作,是危险状态了。现在我们公司全体振奋,个战斗力在蒸蒸日上,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应该是在最佳状态了。
华为30年公司史,每过10年就会遭遇一次危机,恰好是一个经济周期。无论是最开始创业就被骗200万的灭顶之灾,还是2003年因李一男北上成立港湾网络和华为争利的内外交困,亦或是2013年华为手机难产被所有人嘲笑的屈辱,每一次危机都不尽相同,但每一次都足以要华为的命。
最困难的时候,华为手机曾经考虑卖身,但是没人要;最最困难的时候,任正非想把整个公司都卖掉,有一家美国公司想要。但任正非说这家美国公司的管理层“目光短浅”,最终也没有要。
如今,这个世界500强排名第83位的巨无霸,体量相当于BAT之和的巨头中的巨头,没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困难,相反信心满满。
要知道2013年华为生产的手机发热严重卡顿黑屏,气的任正非把手机直接摔到余承东的脸上。现在皮糙肉厚的老余带领着华为消费者业务,为华为贡献了接近一半的营收。
为什么?任正非的答案出奇的简单: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失去客户,失去现在;失去奋斗精神,失去未来。这些道理几乎所有公司都会去说,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03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既然华为的奋斗精神没有变,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没有变,任正非也说“华为到了最佳状态”,为什么华为还是要花费巨额资金成立华为蓝军模拟竞争对手,每次开会都还要做批评与自我批评。任正非写了一封信叫《华为的冬天》,华为公司就马上组织专家出了一本书叫《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甚至在这个同仇敌忾的气候中,任正非还利用宝贵的采访机会,呼吁媒体和社会不要搞民粹主义煽动民族情绪。他认为“美国公司和我们一样都是受害者”,希望大家把关注焦点放在自身发展上。
当年冷战背景下,当时的领导人说过类似的话。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是统一战线理论的点睛之笔,也是华为的处世哲学。
华为的善意和警醒收到了效果。
近几日,包括松下、东芝、台积电等华为供应链企业都公开宣布支持华为不会断供,高通、谷歌、微软等华为全球重要的合作伙伴,也在加紧游说特朗普政府,意图让美国修改相关法令。
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早已不是靠一个国家一家公司单打独斗就能够成功。以最新的华为P30为例,零部件数百个,上下游产业链链接数千家企业。而海思引以为豪的7nm麒麟980芯片,目前只有台积电一家能够生产制造。与台积电相比,我国芯片制程差了足足五代。(芯片制程越小越先进。7nm,10nm,14nm,28nm,32nm,32nm相当于10年前的酷睿CPU)
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说,我国芯片制造工艺提升了1.5代,32/28纳米工艺实现规模量产,16/14纳米工艺进入客户导入阶段;存储芯片进行了初步布局,64层3D NAND闪存芯片预计今年下半年量产;先进封装测试规模在封测业中占比达到约30%;刻蚀机等高端装备和靶材等关键材料取得突破。当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集成电路的总体设计、制造、检测及相关设备、原材料生产还有相当的差距。
可以看到,尽管我国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具有完整工业产业链的制造业大国,但依然不能完全覆盖产品各个部件、专利和技术。实际上,我国电子元件进口额已经超过了石油进口,说点沙成金并不为过。
这个时候,那些大打假的爱国牌,骂完三星骂苹果,骂完高通骂谷歌的网络喷子和自媒体们,不是在爱国,如任正非说的,是在“害国”。也不是在帮助华为,而是在把华为推向深渊。
越是纷繁复杂的局面里,越是要有定力,谋定而后动。譬如前几天有媒体问到面对目前的态势,华为怎么做好传播做好危机公关?
任正非认为这个问题很可笑,直言道:“我们不会通过传播解决,还是通过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来解决我们的形象。我们已经很先进,客户一用就知道多厉害了。”
他举了一个案例。LG要开300兆的4G LTE网络,其他公司没有这个技术,只有华为有。LG董事长只能屈尊亲自找任正非去求。
另一个案例则有些屈辱。2015年,三星因一些原因对小米断供高端屏幕。雷军没有办法,只能亲自去韩国三星总部去求。前前后后去了四次。
之所以发力技术创新,是因为技术是实打实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营销却未必。近日,小米代言人王源因在公共场合吸烟导致公众形象一落千丈,让小米的巨额代言费打了水漂。几年前小米的另一个代言人吴亦凡成了“加拿大炮王”,小米同样损失不小。
而华为呢?我们看一张图。
任正非认为,一只脚上的伤痕代表了华为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难,包括他本人曾经面对的挑战,以及华为员工为公司做出的牺牲。
“通过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来解决我们的形象”,而不是仅仅靠宣传公关来粉饰自己的形象。谁的形象更扎实可靠,一目了然。遗憾的是,国内很多人包括一些媒体还停留在传播营销阶段来考虑技术问题,甚至一些技术公司也抛弃了技术公司的本分,把精力都花在代言人和软文上,而对产品本身的技术创新不闻不问,丑态百出。
技术公司的发展唯有技术创新,也只能通过技术创新。
有评论家总结华为的技术投入和市场的关系时曾做过一个比喻:如果你没有做到数十年间每年都在高额投入,就不要怪到了某一天,人家一年的技术投入就足以买下你整个集团公司。
2006年至2017年,华为12年累计研发投入达4090亿,占同期总营收的13.2%。截至2017年末,华为研发人员达到8万人,占员工总数的45%。估计2018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累计数量超过5000亿。
2017财年,华为的技术投入为133亿美金,仅次于亚马逊,高于苹果、微软。
04
不死的华为,靠基础研究,更靠基础教育
还是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任正非说,华为已经做了两万枚奖章,上面写是“不死的华为”,华为人根本不认为华为会死。
“我们为什么把死看得那么重呢?我们(已经)梳理一下问题,哪些(需要)去掉,哪些(需要)加强,战略上已经很清晰了。(所以)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高端产品美国也没办法,我们完全靠自己,不靠美国。”
正如王菲唱的那样,“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不死华为”当然是任正非对华为人打气的话。“不死”其实指的是“向死而生”,背水一战。
一如比尔盖茨告诫微软,“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
不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被危机打乱阵脚。这是包括华为在内的所有成熟企业的理性选择。是企业在冷静分析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下得出的最优解。
对于华为而言,最优解就是发展基础教育和发力基础研究。
同时这也是任正非最焦虑的地方。也是华为在和美国欧洲企业竞争中,目前看来,是唯一也是最大的短板。
最近任正非一直担心华为的钱赚的太多了,过分注重短期业绩,战略长期投入不够,长此以往,会削弱华为在未来的竞争力。
尽管据一些研究机构测算,华为今年的研发投入很可能会超过亚马逊,成为全球研发投入第一的技术公司,但任正非还是觉得少了。
任正非的心结在于,研发投入不仅仅指的是投钱,更重要的是要投人,投数学家、物理学家、电子专家等高技术人才,而恰恰是这些科学家们,并不都是冲着钱就会来。他们需要自由的研究氛围,允许失败的结果导向,不必要像某些国内高校一样要求论文数量、工龄职称。
这是留住科学家的软实力,但是包括国内企业和一些高校,这方面做的并不好。
但华为是实实在在的尝过甜头。
最开始,华为的电信设备靠倒买倒卖获利,没什么技术含量。华为扩充了技术力量,其中就有一位外国数学家。
这位数学家除了研究数学什么都不会。在华为十几年时间,总共和任正非说过三句话。分别是“嗯,嗯,嗯。”自然这期间也没什么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华为提振业务。
但是有一天,这位数学家提交了一个算法,恰恰是这个算法,解决了华为在3G时代的重要问题,使华为从一路跟随的落后分子,一跃成为领跑者。
任正非在此时意识到了基础研究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他自己说,2012年以来,华为在全球各地高校和研究所“撒胡椒面”,巨额投入,但不求回报,不求市场转化,为的就是能在基础研究领域“带着全人类一起向前跑”。
马化腾也表示:“在创新能力方面,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到发展前沿。最近中兴、华为事件愈演愈烈,我们也时刻关注贸易战是否会演变成科技战。因此,如果我们不继续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上下苦功,我们的数字经济就是在沙堆上起高楼,难以为继。”
但是,基础研究的突破有赖于教育的发展。单靠一两家公司的投入没有能力推进全民教育的进步;单靠一两个行业的突破,也无法带动各行各业基础研究的突破。
任正非欣赏谷歌的人才战略。谷歌的主营业务是搜索广告,但为了推进基础研究的进步,谷歌在与其主营业务毫无关系的研究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以几十倍的薪资招徕世界各地的顶级科学家,让他们从事自己钟爱的研究。
在市场占有率上,打败数码相机的不是尼康佳能,而是苹果和安卓手机;
在线下商场上,打败国美的也不是苏宁,而是淘宝京东;
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产品竞争,而是生态竞争。生态竞争的常态是,门外的大象进了瓷器店,乱拳打死了老师傅。
谷歌当年收购安卓,并每年投入巨资发展安卓生态。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谷歌要干什么。一个搜索引擎要操作系统有何用?因为当时最成功的操作系统是微软操作系统,主要靠卖光盘盈利。但谷歌到现在还是靠卖广告盈利。
但时至今日,没人再否认安卓系统对于谷歌的贡献了。谷歌要卖广告,除了需要巨大的流量,还需要巨大的生态。苹果通过APPSTORE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态。谷歌同样建立起自己的安卓生态。在PC互联网时代,谷歌只是无数互联网公司中的一员;而在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构筑起的整个移动互联网中,谷歌占据了这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现在,除中国外,谷歌的搜索引擎、邮件、应用商店全套服务,安装在每一台安卓手机上。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30亿,其中23亿是安卓用户。
目前谷歌数量为7.5万人,但负责广告商业化的员工只有几百人。这意味着谷歌七万多人,全都是顶级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相比而言,百度员工总数为5万人,但三分之二是电话销售。高下立判。
总结
关注和发展教育事业,不仅仅因为任正非是乡村教师的子弟,更重要一点是他看到了教育和基础研究对企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推动力量。
任正非说:“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教育手段的商品是另外一个事情,我认为最主要还是要重视教师,因为教师得到被尊重了以后,大家都想做教师。深圳教师得到了尊重,深圳老师挣钱多,253个人竞争一个教师岗位。”
但任正非认为,基础教育是国家的责任,企业要做好企业自身的事情。“我们是主战部队。不能前面坦克在冲锋,背后却拖着一群孩子。这样上不了上甘岭。”
任正非说的是大实话,教育、医疗、住房本来就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企业身上。
但说归说,对于少说多做的华为人来说,任正非同样是只做不说。
其实华为在基础教育的投入上一直都有,只不过他不说;
华为帮助清华附中建设清澜山中学,办学水平全国第一,但因为人数少,华为内部子弟找到任正非帮忙。老任为了公平,这个案例他之前一直没说,直到最近采访他才透露了一些。
老任给他的母校,贵州都匀一中捐款的事,他自己也没说,还是通过他的企业家朋友冯仑被大家所熟知。
据冯仑介绍,任正非平时极少参加论坛、采访等媒体活动,但2013年的一天却接到华为的电话,让他去参加一个会议。同时接到电话的还有柳传志等几十位知名企业家。
如上文所言,2013年的华为,手机业务一地鸡毛,电信业务还在被诺基亚爱立信所打压,一堆糟心事等着任正非拿主意,远比现在的困难更困难。
但任正非这么破费周章的把他的企业家朋友们请来,却不是为了生意,而是为了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为自己的母校,都匀一中起校训。
小吗?对于一所偏远中学来说,这不是大事;但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基础教育来说,这比和美国打贸易战还要大。
“大家三三两两激动起来,拿起桌子上的资料看,才发现资料特别多。中国著名学校的校训全齐了,甚至还有民国时候的校训。
这下把在场的人给难住了。任正非还给播了一段视频,讲的是一中的历史。大家看完视频看资料,边看边写。”冯仑介绍当时的情况说。
最终,任正非和一众商界大佬,立志、崇实、担当。
这三个字,未尝不是以华为人为代表的中国的技术人员,最好的注脚。
【作者介绍】邢书博,虎嗅钛媒体华商界面艾瑞创业财经汇等多家媒体专栏作者,关注在线教育、人工智能和大文娱。
微信改版了,之前点赞是点,现在是点右下角的“在看”,希望各位朋友看完后点“在看”,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留言,点在看,转发哦
-
客服电话:18635776749咨询QQ:1665702518
-
-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
- 关注微信公众号